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小札| 牛保义教授谈“认知语法的具身性”

上海语言学通讯 语言学通讯 2021-03-17



R. W.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用身体的属性活动和感知-运动系统,用身体体验与环境的互动,去体认(embody)一个语言表达式的音位结构与语义结构之间的象征关系,基于这种具身性(embodiment)的特点,可考虑将认知语法称为“具身认知语法”(embodied cognitive grammar)。 


原文来源

牛保义. 认知语法的具身性[J]. 外语教学, 2016, 06: 1-6.


要点解析

借助人的身体构造特征概念化句子的语义表达


认知语法借助人的身体构造特征概念化句子的语义表达,这一具身性特点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作者在第一部分介绍了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理论发展、基本内涵、内省结果以及实证基础。具身认知反对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赞成认知心理学“心智锁在身体中”的主张,其主要思想可概括为两组关系,一为认知和身体的关系,二为认知、身体和环境的关系。具身认知主要源于海德格尔的知觉现象学和梅洛-庞蒂关于身体的思想,皮亚杰的同化-顺应模式为具身认知提供心理学基础,除此之外,具身认知还获得了神经生理学的支持,如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的发现等。

认知语法对语言和语法的认识

作者在第二部分归纳了认知语法对语言和语法的认识,语言和语法都是具身性的。语言是一种认知加工能力;语法是运用反复出现的神经激活模式,将这样的认知加工描写为认知结构的集合,即运用核心-边缘意象图式去体认一个语言表达式的音位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象征关系。认知语法的“认知”是具身的认知,“语法”本质上是象征性的,蕴含着“语法是具身性的”。

认知语法的具身性

作者在第三部分定义并阐释了认知语法的具身性:用身体的属性活动和感知-运动系统,用身体体验与环境的互动,体认一个语言表达式的音位结构与语义结构之间的象征关系。身体属性可用来识解语言表达式的概念化,如借助身体的物理属性认知一个表达式的音位结构与语义结构之间的象征关系,利用抽象属性体认象征意义,甚至使用身体构造特征进行概念化。同样,身体的感觉通道、身体活动的方式和身体的感知-运动系统都可以用来体认一个语言表达式的语义概念化。概念化者还可借助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体认一个表达式的意义,环境作为一个语言表达式的语义概念化的构成成分,有助于减轻概念化的工作负担

举例1

环境主要是指身体以外的外部世界,包括时间空间言语事件的情形和背景,等等比如,认知语法里的conceived time(被概念化的时间)就是将时间作为概念化的客体说话时间和说话人所处的空间位置可作为限定性小句凸显的过程或名词短语凸显的事物的参照点。时间和空间这些环境因素可作为认知活动的参照,情境植入理论认为,说话时间和说话人所处的空间位置都可以作为限定性小句凸显的过程或名词短语凸显的事物的参照点。

(1)He worked in a factory.

(2)I want that book.

例(1)中动词worked的后缀-ed为情境植入成分,概念化者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将句子中的worked凸显的过程概念化为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前发生的事件。作者认为,说话为概念化者的身体活动,时间为自然环境因素,说话时间产生于身体和环境的互动,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的认知活动也就是基于身体与环境互动的体认活动。例(2)中that为情境植入成分,概念化者以自己身体所在的空间位置为参照点,将that book的指称锁定为离说话人较远的书。


举例2

环境与语言表达式的语义之间为构成性关系,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认知语法对英语施为句和情态动词句的解释。

(3)I 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

(4)a. She really should phone her mother more often.

b. It must be lonely there at night.

例(3)成功实施让听话人结为合法夫妻的行为,不仅需要说话人身体的参与(说话人身为牧师),还应当包括交际环境因素,如在教堂里、有一定的仪式等。这些环境因素实际上构成了“宣布听话人结为合法夫妻”行为的组成部分。例(4)的情态动词为情境植入成分,(4a)的should给句子植入了一种道义力(儿女经常问候父母是一种道义),(4b)的must给句子植入了一种根据周围环境(比如晚间此地鸦雀无声)所作出的推测力,这些道义力和推测力很明显都是句子语义的组成部分。


举例3

在信息编码和识解中,有时概念化者可将卸载于环境,从而减轻自身的认知负担,如例(5)所示:

(5)a. Floyd broke the glass.

b. Floyd completely shattered Susan’s favorite drinking glass by hitting it solidly with a brand new wooden handled claw hammer. 

(5a)可用于(5b)所描写的场景,二者的选择在认知语法里归结于概念化者的识解方式。概念化者选择(5a),将(5b)描写的复杂场景信息卸载于环境里。说话人可以借助环境将(5b)描写的信息说成(5a),听话人也可以借助环境将(5a)理解为与(5b)同义。显然,选择(5a)减轻了概念化的工作负担。

作者在第四部分将认知语法的具身性总结为三条:一个表达式的句法构造是概念化者身体体验在句法结构中的投射,可以看作是具身认知的语法化;一个表达式的意义源于概念化者的身体体验,意义等同于体认;一个表达式意义概念化引发的意象图式是对物理世界的具身体认。作者认为,一定意义上说,句法结构镜像地反映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决定句法结构;概念化是一种具身认知活动,意义源于具身认知;意象图式是对身体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对身体活动的一种体认。

结语部分,作者指出认知语法具身性可从听话人理解语言的角度,解释语言理解的认知基础;认知语法的具身认知视角是以镜像神经元为支持的认知活动;认知语法的具身认知视角植根于身体活动中,而这样一种身体体验存在于一个更广泛的环境社会文化现实之中。


1反思

第二代认知科学主张体验论和互动论,认知语法提出象征观,认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象征单位,语法具有象征性。作者重提“具身性”,认为认知是具身的,语法也是具身的,语法的具身性源于语法的象征性。象征性强调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象似关系,具身性体现形式和意义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强调概念化者心智中的主观映现。故“语法是象征性的”蕴含着“语法是具身性的”。


2反思

意义基于感知,感知基于生理构造,认知结构和感知机制相关联。基于这样的认识,意义大致相当于认知加工、心智加工或心智经历(processing/experience)。根据“意义即概念化”,意义是概念化的过程与结果,是心智中被激活的概念。小编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意义等同于体认”侧显意义的概念化过程,因为意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识解中,意义的描写涉及词与大脑的关系,而不是词与世界的关系。若将“意义等同于体认”改为“意义源于体认”,侧显的则是概念化方式。



“具身认知”推荐文献(按发表时间排序)

[1] 束定芳. “境界”与“概念化”——王国维的诗歌理论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化”理论[J]. 外语教学, 2016, 04: 1-6.

“概念化是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表达的方式,该定义侧重识解,即人们基于体验对语言所表现场景进行的意义解读。诗人的生活体验以及对事物的观察视角影响其语言表达,进而影响境界的类型和大小。作为一种认知能力,概念化通常用于解释诗人对诗句进行有意识的认知加工。”

读书小札| 束定芳教授谈:“境界”与“概念化”——王国维的诗歌理论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化”理论

 

[2] 徐盛桓. 心理因果性视域下汉语身体-情感隐喻解读——身体—情感语言表达研究之二[J]. 外语教学, 2016, 03: 1-7.

“身体-情感隐喻是身体-情感语言表达的一种,是由身体内脏的行为及所体现的情感构成的语言表达。汉语身体-情感隐喻植根于培育出汉语言的文化沃土之中,这种隐喻是由意象思维造就出来的。身体-情感隐喻的建构和解读体现了心理因果性的心理活动规律。”

【读书小札】徐盛桓教授:身体-情感语言表达研究

 

[3] 魏在江. 概念转喻的体验哲学观[J]. 现代外语, 2016, 03: 358-368.

“概念转喻是一种人们的身体体验,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比概念隐喻还更为普通、更为重要的认知方式。概念转喻具有体验性。概念转喻是自动的、无意识的思维模式。转喻推理使得大部分抽象思维成为可能。从体验哲学的视角来理解概念转喻有助于更好地洞察概念转喻的认知特性。相比隐喻来说,转喻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4] 仲伟合, 朱琳.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翻译认知心理特征与过程[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 06: 68-78.

“翻译过程同时是译者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当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范式表明,这个心理过程表现为具身性、层次性与系统整合性特征。具身认知范式揭示了人类主体涉身经验 对认知形成之先在性和制约性的重要事实,揭示了认知的具身性、情境性及整合性(完形性)特征,因而对所有关涉认知与理解的研究,尤其是翻译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5] 孙崇飞, 张辉. 再论体验认知教学模式[J]. 外语教学, 2015, 02: 45-51.

“认知语言学坚持体验认知观,特别强调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这为重视和发挥学习者主体能动性、改善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的两大基础承诺、五大理论假设和社会转向与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都紧密相关,形成一个互动整合的整体系统。”



本文编辑:上海语言学通讯特约编辑、广西民族大学 胡晋阳


科研助力| 上海语言学通讯博士文库书稿征集


上海语言学通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